欢迎来到北大新世纪手拉手励志成才全国作文研学活动 您好!请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4-06-20 10:51:48 来源: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以及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与人的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会推动认识的发展,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思考求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使学生获得积极情感的认知,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情”的方法,以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师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年龄特点使学生需要情感教育
       中学生的年龄大多是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意向,而且自重感在他们的心中日益强烈;他们喜欢别人对他们尊重,愿意引起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仅期望教师给予知识和一般情感上的温暖,还要有心理上的接近和朋友般的理解:这是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教师要想在教学上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教学,即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情和爱,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得到平衡。一个具有健全心理品质的学生是学好文化知识的首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许多老师在谈及学生学习成绩时,常常将其好坏归于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无可否认,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对于情感冲动多于理智选择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责任实在是无法规避。如果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融洽,学生势必与其有了戒备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学生绝不会产生喜悦情绪的状态下,任老师怎样讲授知识,学生也会本能抗拒,难以全部接受。这种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既不可能对此学科产生兴趣也无法静心地听课。笔者看到过也体验过师生情感融洽时课堂欣欣然的场面和气氛,教师自身成了强大的磁场.学生的双眼闪烁着敬慕、爱戴、喜悦之光神。融洽的师生情感对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情感是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最大的力量,有了情感的教学就有了生机,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所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让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内在要求,将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残酷竞争的现状呼唤情感教育

目前,虽然高校在不断扩招,但无庸置疑,我国教育事业依然不发达,高等学校数量少,我国的青少年所面临的升学竞争比发达国家激烈得多。现在的就业没有文凭不行,文凭低了也不行。为了一个高分数,为了一所好大学,中国的中学生可谓顶着星星进校门,踏着月亮放学归。可以说,现阶段最忙的人群是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势必会有超前和落后。落后的学生心理自然沮丧,同此产生的厌学、给家长学、混学的学生大有人在,即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常常陷于可能后退的焦虑中。这些心理困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我国当代教育家斯霞有句名言: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一位学者又加了一句: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想想真的是语义深刻。如果教师只是注重教学,天天为了考高分而压得喘不过气来,竞争的结果又不如人意,这样的心理状态不仅可能对自己产生生理上的病变,更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对处于性格养成阶段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学家认为:具有专断性或民主性品质及其行为的教师都会对学生的社会行为以及学生成年后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学生心理的良性发展是以直接培养他的教师的良好心态为前提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并将之内化为健康积极的情感,给学生以精神慰藉和智力支持,从而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情感教育

现行教育中,学生的发展目标是既要更快更好地完成其学业任务,又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完善的人格。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和持续发展,这再次把学生身心、学业、人格之间的关系凸现出来。《文汇报》曾报道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小学出现的一件新鲜事。经过全校学生的评选,该校产生了6快乐教师。这些当选的教师虽然性格、风采各异,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懂得用快乐来教学,并且本身是很快乐的。因为他们对教育中的快乐的理解和实践,使学生产生了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的快乐情愫,从而在校园吹拂起快乐教育的春风。

法国的蒙田在他的《随笔录》里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我们同样可以这样说:老师和学生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显然,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对教师的评选,要从纯业务性的例行公事中解放出来,要从侧重教学的封闭评价中摆脱出来,要从只注重评而忽视导的倾向中解脱出来。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只是看他给学生提出了多少学习和道德的要求,还要看他的情感倾向及行为示范能使学生汲取多少力量。

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情感关怀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我常常听到学生谈论电视剧里的老师形象,往往能听到他们发出我们有一个朋友一样的老师多好啊的感慨,这是为什么?因为要求独立的他们常常对父母的话产生逆反心理,而朋友又往,往往没有解答他们困惑的能力,在潜意识里,他们最渴求的恰恰是老师的理解和关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教师的一个误会可能会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作为语文老师在批改周记的时候,如果只批改一个分数而没有任何批语,学生常常会在后来的周记中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失落感。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情感教育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呢?

除针对中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教育外,最主要的是形成师生间的心理相容。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爱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既做学生的老师也做学生的朋友。其次,感情的疏通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手段,教师有好的动机,但无好的方法也很难求得师生感情和谐和心理相容。教师要力求避免与学生发生心理上的冲突,一旦发生这种冲突,教师要迅速寻找解开冲突的症结。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科学途径,激扬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对教师有了好感,对教师的讲课产生了愉快的情绪,其能动性也就产生了,就会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过去有人说未来做诗先做人,功夫在其外,教学亦如此。四十分钟工程的灵魂是情感,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凝聚着教师四十分钟外的大量心血,显现着教师由思想和感情综合而成的情操。没有浓重的心血,没有杰出的情操,没有这一课时之外大量的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没有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就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情感就是冬夜的一团篝火,夏日的一抹凉阴,在无声无息中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前进的力量。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地认识到情感的效能,充分发挥情感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愉快地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