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大新世纪手拉手励志成才全国作文研学活动 您好!请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主页 >教学科研 >教研动态

让化学探究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推进剂

发布时间:2012-05-21 11:18:51 来源:

摘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突破口。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构建科学探究的情境,开放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空间。构建讨论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探究性学习概况、中学化学探究学习依据、实施策略、探究内容的选择和实例等四个方面着手,来阐述化学探究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 化学探究     兴趣    构建      策略   

本人所从教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源基本上是四星级高中遴选后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尤其是高一的化学内容,很多同学跟我反映化学很抽象、内容生涩难懂、对化学的兴趣不高。如果教师不深入研究教材,只是照本宣科的去讲解的话,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为利于学生心理和思维的成长,那么怎么确定实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智力特点的方法和策略呢?本人感觉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本人几年来就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实践,实施下来感觉学生不论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

大多数化学教学的现状是:①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主战场为课堂,现今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②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更少;③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为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阅读课外书籍、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④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应围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来进行开展。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核心载体。这就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倡导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主阵地,所以本人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良好的化学情境,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奠定初步的化学学习与研究基础。

二、中学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依据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设等研究方法,并经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它通过化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 来表述,反映了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中学化学有以下特殊性: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②以形成化学概念的知识结构为中心;③以化学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 ,主动建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 深入挖掘现行教材,合理选择探究内容

实施探究性教学,首先要选择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内容。教材的编排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是教学的直接依据。但是教材内容和形式不是对具体教学的规定,教师不能简单地按教材照本宣科,但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教材另起炉灶。那么如何选择探究内容呢?本人认为探究内容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材料资源为背景,而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生搬硬套,盲目追求形式如果创设的探究内容过难学生很难搞懂或者太简单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高一化学中有一个关于钠与水反应生成产物的初步判断的内容,我在上课时是这样与同学一起探究的:

[准备1]首先是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个小头扎有大头钉的橡胶塞、一小块钠

[实验开始]在一个空塑料瓶里加入约3/4体积的水之后再几滴无色酚酞,用手挤压瓶子,使水面上升至近瓶口,排走瓶中的大部分空气。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见下图)。待反应完全后,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取下塞子,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并将瓶口移近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

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鼓起

.溶液变成红色

.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听到爆鸣声

[问题探究]

溶液为什么变红

产生了什么气体

请分析此反应的方程式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生成物NaOHH2在初中时学生都学过它们的相关性质所以在探究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那么探究起来一方面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另一方面也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本人感觉到探究内容的难易选择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知道一些但又不是全知道,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道结果的冲动,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以生活实际问题构建科学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选择联系生产、生活中学生能看到但不懂其原理或缺乏进一步探究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探究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善于运用知识和关心生产、生活实际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过了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后学生知道了过氧化钠有很强的氧化性现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认为Na2O2SO2反应生成了Na2SO3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 第二小组同学认为Na2O2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                                                    

[评析] 该题是在学生学习了NaNa2O2性质后所进行的探究,既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还要求学生评价他人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运用有关Na2O2的知识进行探究解答。学生各小组在展开讨论后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乐趣。

3.以化学实验做为探究载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的强大功能不但能把抽象的化学问题具体化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在学习了Cl2的性质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探究题氧化褪色还是中和褪色

问题情境:
 

为什么试管中的酚酞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

1NaOH与氯水中HClHCl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变无色。

2、氯水中HCl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3、氯水中H+中和了NaOH中的OH--,使溶液显酸性,使酚酞变无色。

实验探究:

1、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HCl溶液,直至溶液褪色,后返滴几滴NaOH溶液,发现溶液又呈红色。

2、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氯水,到溶液褪色,后再滴几滴NaOH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

3、在(2)实验的试管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又变红色。

4、用久置的氯水来进行(2)的实验,发现溶液仍变红色。

共同结论:

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溶液中CH+)、COH--)的变化等导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

2、新制氯水有很强的氧化、漂白性。

3、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

4、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HCl,无漂白性。

通过学生真正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探究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把握,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培养出一批对化学感兴趣、有见解、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的劳动者和接班人。